我想作那道古城温暖的光,从你的全世界路过

2019-6-18 10:26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018| 评论: 0

很多人做事都要有个仪式感。


比如张某某工作前要先冲杯咖啡,她说焦香的味道能让自己不断回血,抵御不断滋生的厌倦感;


王某某写稿子的时候绝不用台式机,他说台式机是用来工作的,而文字输出是为了倾诉,心血不一样;


李某某旅游的时候总带一本与目的地有关的书,他说几乎全程不看只放在枕边,也有妥妥的满足感…


去湘西,定要带着沈从文先生的《边城》,边城的人,按自己的生活准则平静而吝惜着过日子,既强悍热情又卑微麻木。


在边城里,“这丈夫不必指点,也就知道往后舱钻去,躲到那后梢舱上去低低的喘气。到这时节一定要想起家里的鸡同小猪,仿佛那些小小东西才是自己的亲人。”


在边城里,摆渡的爷爷对翠翠说:“不许哭,做一个大人,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。要硬扎一点,结实一点,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!”


如今再读《边城》,仍不过时。即使那是一段真实存在过,但业已消失的生活。


如果来北京,推荐张北海先生的《侠隐》,姜文导演据此改编的《邪不压正》跟原著差别很大,只是借用了原著的框架,荒诞,那是姜式的。


而《侠隐》这部长篇小说所写的北京,“不是今天的北京,是没有多久的从前,是北平那个时代的昨日北京。”


小说关于北平街道的描写画面感极强,对吃食的刻画也不吝笔墨:“薄皮儿猪肉馅儿,猪骨头汤,葱花,香菜,紫菜,蛋皮儿,几滴酱油,几滴麻油,再撒点儿胡椒末儿,李天然吃了两大碗二十个,外加一张烙饼。”


“刘妈他们给准备的倒是相当地道的除夕菜。猪羊肉冻儿,辣萝卜,酸白菜,肉丁儿炒黄瓜丁儿……光是这几道,加上喝,就搞了一个多钟头。最后上的是羊肉饺子。”


有时候,我看着看着就馋了。


去重庆,我同学随身带了本《红岩》,可身处其中,却发现“从你的全世界路过”才是这座城市当前的文化元素。


2016年上映的张一白作品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就是在重庆拍摄的,很多人到重庆旅游,也会循着电影的取景地打卡留念。好像人一到了重庆,不仅会变身为吃货,也会瞬间文艺起来。


作者张嘉佳(男),江苏南通人,南京大学毕业。小说内容多与亲人、朋友、同学、同事有关。


张嘉佳的文字确实好,就像电影中也引用的那句:“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/如山间清爽的风/如古城温暖的光/从清晨到夜晚/由山野到书房/只要最后是你就好。”


但这样的文字不能一次性多看,就像我爱吃炒肝,但一天三顿连着吃我也受不了。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,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里面的小故事多悲剧,至少我绷不住,没办法一口气读完,那悲伤会紧紧将我包裹得心率降低。


电影版的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选取了原书中的若干故事进行了重新编排。剧中人物都经历了既有生活的崩塌。陈末去了藏区的广播站;小容投资被骗;猪头倾尽所有也留不住燕子;茅十八与荔枝的爱情以死亡收尾;只有幺鸡,横空出现、悄然离开、结尾又仿佛回归,算是给观众留一线美好:“我偷偷的告诉你,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。”


平时鄙夷各种影视剧妥妥的完美结局,但实际遇到悲剧内心却仍是抵触的。乏淡的生活本没多少惊喜,所以就容纳不了多余的悲。


全书近40个故事,有爱情戛然而止、恋人和亲人离世、痴情不可得、寻不见的杯子、能致人死亡的瘾、不应有的陪伴、婚姻里的糊涂账、校花瞎眼以及永远无法到来的陌生人…


索性,原著中是猪头抱得美人归,而不是电影中泪流满面地看着燕子远去。而且全书也有近1/6的内容接近温暖的结局。有管春在等待毛毛、有旅行的意义、有朋友的陪伴、有家人的爱、有宠物金毛梅茜的生日快乐、还有生命中的那些摆渡人…


距春节从重庆归来近半年,我才看了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的原著和电影版,没有伴着那份对重庆喜爱的热乎气儿。


我会想,如果电影换到在北京拍摄,能否产生一样的效果?


北京永远成不了重庆那样的网红城市,也不会借由某部电影来打造城市铭牌,因为它还肩负着除文化外的很多其他属性。


但南京就比较可惜了,因为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小说原著的绝大部分故事是发生在南京。出现频率最多的地点是南京的大学和某处小酒馆。


大学和小酒馆似乎是很容易生成故事的地方。我不知道张嘉佳作品里有多少“创作”的成分,如果是体验式的,那他身边发生的赚人伤感的事情似乎比欢乐还要更多一些。


跟着他的故事,你会想,为什么小学时没有跟漂亮的女生班长同桌过?为什么初中没有班花站出来替你撒谎跟老师说“那是我给他写的情书”?为什么高考前期没有女生跟你相约报考同一所大学?为什么大学时没有女生甘愿把生活费分给你?为什么直到工作多年以后也不曾在小酒馆里喝得昏天黑地、烂醉如泥过?


我们所不曾经历过的,却成了张嘉佳书中过往的种种遗憾。又或许他真是个“微博里最会讲故事的人”。


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欢乐与悲伤、坚守与放弃、背叛与信任、相逢与死别。


地点不重要,城市也不重要。所以,无论你爱不爱重庆,都可以读一读张嘉佳的这本书,虽然它早在2013年就已经出版了,虽然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能与你无关。


它们只是 I Belonged to You 。


(完)


2019年6月16日

于北京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